殺蟲劑類
高效氯氰菊酯乳油、微乳劑
【中文名稱】高效氯氰菊酯;
【劑型】4.5%ME;4.5%EC;10%EC
【理化性質及安全性】
乳油外觀為均相透明液體,無可見懸浮物,遇明火易燃。微乳劑外觀為淺綠色均向透明液體。
【作用特點與防治對象】
作用特點:本品具有強烈的觸殺作用和胃毒作用 ,生物活性較高,低毒,是氯氰菊酯的高效異構體,殺蟲譜廣,擊倒速度快,對鱗翅目害蟲有特效,持效期長。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是新型菊酯類殺蟲劑,本品具有強烈的觸殺作用和胃毒作用,對鱗翅目害蟲有特效,持效期長且殺蟲范圍廣,無內吸和薰蒸。對棉花、蔬菜、禾谷類、柑桔、大豆、煙草、油菜、果林農作物的鱗翅目、半翅目、雙翅目、同翅目、鞘翅目等害蟲均有良好的防效,對衛(wèi)生害蟲也有良好的殺滅效果,殘效期7-10天。
【4.5%EC登記作物】
| 作物名稱 | 防治對象 | 制劑用藥量 | 使用方法 | 
| 蔬菜 | 菜青蟲、小菜蛾 | 15-40毫升/畝 | 噴霧 | 
|  | 菜蚜 | 5-27毫升/畝 | 噴霧 | 
| 棉花 | 棉鈴蟲、蚜蟲、紅鈴蟲 | 22-45毫升/畝 | 噴霧 | 
| 柑橘 | 潛葉蛾 | 2250-3000倍液(稀釋倍數) | 噴霧 | 
|  | 紅蠟蚧 | 900倍液(稀釋倍數) | 噴霧 | 
| 煙草 | 煙青蟲 | 22-40毫升/畝 | 噴霧 | 
| 蘋果樹 | 桃小食心蟲 | 1350-2250倍液(稀釋倍數) | 噴霧 | 
【4.5%ME登記作物】
| 作物名稱 | 防治對象 | 制劑用藥量 | 使用方法 | 
| 十字花科蔬菜 | 菜青蟲 | 20-40毫升/畝 | 噴霧 | 
【10%EC登記作物】
| 作物名稱 | 防治對象 | 制劑用藥量 | 使用方法 | 
| 十字花科蔬菜 | 菜青蟲 | 6.7-10毫升/畝 | 噴霧 | 
| 煙草 | 煙青蟲 | 10-17毫升/畝 | 噴霧 | 
【推薦使用作物】
| 作物名稱 | 防治對象 | 制劑用藥量 | 使用方法 | 
| 小麥 | 蚜蟲 | 4.5%EC制劑量20-30毫升/畝 | 噴霧 | 
| 蘋果樹 | 桃小食心蟲 | 4.5%ME制劑量1000-1500倍液 | 噴霧 | 
| 小麥 | 蚜蟲 | 10%EC制劑量9-18毫升/畝 | 噴霧 | 
| 棉花 | 棉鈴蟲 | 10%EC制劑量4-6毫升/畝 | 噴霧 | 
【施用技術】
4.5%高效EC:應于蔬菜菜青蟲、小菜蛾三齡幼蟲期、蚜蟲盛發(fā)期,棉花紅鈴蟲產卵盛期、棉鈴蟲幼蟲盛期、蚜蟲發(fā)生期,柑橘潛葉蛾幼蟲期、紅蠟蚧若蟲盛發(fā)期,煙草煙青蟲盛發(fā)期,蘋果樹桃小食心蟲卵孵盛期,茶樹茶尺蠖幼蟲盛發(fā)期施藥,小麥蚜蟲發(fā)病初期施藥。
4.5%高效ME:應于蔬菜菜青蟲、蘋果桃小食心蟲發(fā)生初期施藥。
10%高效EC:應于蔬菜菜青蟲3齡幼蟲始發(fā)期施藥;煙青蟲卵孵盛期或幼蟲3齡前施藥;小麥蚜蟲、棉花棉鈴蟲發(fā)生初期施藥。
【規(guī)格】
| 4.5%高效氯氰菊酯EC | 100ml×40 | 聚酯瓶/紙箱 | 4.5%高效氯氰菊酯ME | 100ml×40 | 聚酯瓶/紙箱 | 
| 200ml×20 | 聚酯瓶/紙箱 | 200ml×20 | 聚酯瓶/紙箱 | ||
| 200ml×20 | 玻璃瓶/紙箱 | 10%高效氯氰菊酯EC | 200ml×20 | 聚酯瓶/紙箱 | |
| 300ml×20 | 玻璃瓶/紙箱 | 400ml×20 | 聚酯瓶/紙箱 | ||
| 400ml×20 | 聚酯瓶/紙箱 |  |  |  | |
| 400ml×20 | 玻璃瓶/紙箱 |  |  |  | |
| 500ml×20 | 聚酯瓶/紙箱 |  |  |  | |
| 200L | 鐵桶 |  |  |  | 
【注意事項】
1.安全間隔期:蔬菜為7天,每季最多使用4次;棉花為7天,每季最多使用3次;柑橘為40天,每季最多使用3次;煙草為15天,每季最多使用2次;蘋果樹上為21天,每季最多使用4次;茶樹上為10天,每季最多使用1次。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使用的安全間隔期為7天,每個作物周期的最多使用次數為4次。
2.本品對蜜蜂、魚類等水生生物、家蠶有毒,施藥期間應避免對周圍蜂群的影響,蜜源作物花期、蠶室和桑園附近禁用。遠離水產養(yǎng)殖區(qū)施藥,禁止在河塘等水體中清洗施藥器具。
3.本品不可與呈堿性的農藥等物質混合使用。
4.使用本品時應穿戴防護服和手套,避免吸入藥液。施藥期間不可吃東西和飲水。施藥后應及時洗手和洗臉。
5.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避免接觸。
6.建議與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蟲劑輪換使用,以延緩抗性產生。
【中毒急救】
中毒表現癥狀:屬神經毒劑,接觸部位皮膚感到刺痛,尤其在口、鼻周圍但無紅斑。很少引起全身性中毒。接觸量大時會引起頭痛、頭昏、惡心、嘔吐、雙手顫抖,全身抽搐或驚厥、昏迷、休克。不慎吸入,應將病人移至空氣流通處。不慎接觸皮膚或濺入眼睛,應用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。若皮膚沾染藥液,可能會有刺痛、發(fā)熱、麻木感、應立即脫去污染衣物,用肥皂和清水洗凈被污染部位,并送醫(yī)院治療。誤服則應立即攜此標簽將病人送醫(yī)院對癥治療;大量吞服時可洗胃,不能催吐。洗胃時,應注意保護氣管和食管。
		










